作者: 馬源劭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: 2025-06-13 09:16
清晨的箕山河泛著粼粼金光,蜿蜒穿過白墻朱瓦的村落。清潔員侯鳳蘭大姐騎著電動三輪車,在村內挨家挨戶收集垃圾,統一送到村頭的垃圾站。“村子成景點了,鄉親們都愛惜得很。”她指著干凈整潔的村道,紅通通的臉龐漾開笑意。
這里是鄄城縣鳳凰鎮酒店張村——一個新晉的“全國文明村”。
酒店張村因酒得名。相傳早在明朝永樂年間,這里家家戶戶靠著村內古井,以釀酒為生。如今的古井、釀酒遺址在修復后已成景點,與新建的李白廣場、斗酒臺一同形成了獨具當地特色的古井釀酒文化,也是村里人休閑娛樂的場所之一。
沿河北上。村內文化廣場,十幾位村民正踏著鼓點翩翩起舞。“再跳一會就要去上班了。現在天熱起來了,我們就清晨跳上一會兒。”40歲出頭的李銀瓶大姐跳得已出微汗。據她說,她家的地租出去了,現在全家都是“上班族”,日子越過越紅火。
“目前,村里只余下了200余畝零散土地,其他都流轉給了企業和種田大戶。”村黨支部書記張仰省告訴記者。沒地人也不閑,反而解放了勞動力。村里3個鄉村振興車間生意紅火,用工需求不小。而且,周邊鄉鎮企業、單位的清潔綠化工作,幾乎都被酒店張村人“承包”了,村民大多變成了“上班族”。
附近就是村史館。這個村史館對外開放,時常有學生前來參觀。一幅幅珍貴的老圖片,一件件稀罕的老物件,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故事,仿佛帶人重走了一段農村變遷史。這種巨變,和巨變之下隱藏的中華兒女的勤奮、創新精神,是一種直達心底的震撼。
箕山河自此向東,兩岸綠蔭蔥蘢,蟲鳥爭鳴,石楠掩映著羊腸小道。再向前走,就能看到村內的第三個廣場——電影廣場。據村民說,這里昨晚剛放映了一場紅色電影。“現在看電影很方便,但很多鄉親還是喜歡這種看電影的方式。”張仰省笑道。令人驚訝的是,雖說昨晚剛聚集了大量群眾觀看影片,但這片廣場今早依然干凈整潔。
告別箕山河,沿路進入村里的“新時代文明街區”。文化長廊里,不少村民的孝親故事、圖片讓人駐足,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近百位老人一起聚餐的圖片。“村里定期為老年人舉辦‘孝老大食堂’,每年評選‘好婆婆’‘好媳婦’‘文明家庭’等榜樣人物,目前全村共有文明家庭4戶、美麗庭院30多戶。”張仰省在旁介紹。
行走間,張仰省還告訴記者一個當地的新風俗——發放助學金。自2023年以來,村里每年都為學生發放助學金,從高中到研究生,助學金額從200元至1000元不等。“教育是大事,是家事,更是村事。我們要給孩子們的成長和發展提供更優的環境。”提起孩子的教育,張仰省態度鄭重,語氣斬釘截鐵。
日頭愈發猛烈,張仰省要去準備晚上“馬扎小課堂”的教材了。“馬扎小課堂”是鳳凰鎮創新推出的一種宣講模式,被酒店張村“活用”起來,不僅是學習黨的創新理論、政策的重要載體,也成了解決村內問題、矛盾的“談話會”,至今已舉辦了30多場,解決道路硬化、灌溉渠修繕、衛生清潔等民生問題20余項。
“有些問題村民不愿意在微信群里提意見,就找些代表,大家聚在一起說。村民們有時發生了矛盾,也通過‘馬扎小課堂’化解。”張仰省說。一個小小的課堂,卻讓鄰里更和睦、解決問題更精準。
半天時間,雖是探訪,卻如旅游一般。行走于此,不只賞到民俗村景,還看到了新風吹過、文明扎根的別樣風景。
記者 馬源劭